对“外卖体验”请先别急着苛责
2023-09-09 15:11:45 来源: 华龙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,一篇题为《2022年冬,我在临沂城送外卖》的文章火了,临沂大学文学院教师邢斌在网络讲述自己送外卖的经历,在网络形成“现象级”传播,引发广泛热议。

邢老师的文章引发不少争议,有网友认为,一位高校教师,为了解外卖小哥生存状态,在一线调研并为其发声,这本身就难能可贵;但也有网友指出,邢老师送单数量与当地外卖站负责人所说不符,涉嫌“学术不端”,甚至有人怒斥其“作秀”“精英凝视”。

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百家争鸣下,人们对同一件事看法不一,这再正常不过。但就此事而言,纵使有不同观点,也不宜过度苛责,更不要妄下诛心之论。

从事实本身出发,邢老师此举值得赞赏,局部的瑕疵不足以否定事件本质。一位高校教师以一个月的亲身实践,发现并提出问题,写成调研文章,呼吁社会理解外卖员的不容易,对他们多一些共情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肯定的事。另外,不论是这篇文章,还是文章的“现象级”传播,都大大增加了公众对外卖员群体的关注,足以证明此次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。邢老师不是社会学教师,调研文章也不是专业论文,即便数据不够精确,也不能彻底否定这篇调研文章的价值。

从“外卖体验”来看,非从业者调研、体验一线工作,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近年来不乏官员、学者体验外卖等一线工作,屡屡引发人们关注。“体验”当然不同于专职,但也不能粗暴认定这就是作秀。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如邢老师所说,“如果对生活没有切肤之痛的话,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飘的”。不论是此前的“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赚41元”“北大博士后为做研究送半年外卖”还是这次的“2022年冬,我在临沂城送外卖”,都是一种破除信息茧房,粉碎刻板印象的亲身经历,这种经历不仅影响当事人自身,形成的文章、报告、新闻等还能影响更多受众。来自行业内部的声音与来自行业外部的观察调研结合在一起,才能使得人们对该行业的认知更加客观全面。

更进一步,俗话说“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,家国情怀历来是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底色,关注边缘、弱势群体并为其发声,也是知识分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。对于这种真诚的关注、调研、发声、呼吁,我们应该欢迎。

为众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。要想深入了解外卖行业,一个邢老师显然是不够的,对外卖员以及其他边缘、弱势群体,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能走进他们,理解他们,尽可能为其发声。相关企业、相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,也应进一步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关注与关爱,为他们营造更人性化、更有温度的从业环境。(郭振)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zN_0911